党史学习篇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点燃老员工学习党史的热情,让党史知识“活”起来、“动”起来,引导老员工厚植爱党爱国情怀。2021年7月6日上午开始,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客户端逐梦者队由陈婷、孙雪丽老师带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第一站选择前往海口市云龙镇琼崖红军改编旧址进行党史学习,领会“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琼崖革命精神。
缅怀先烈,领悟精神,要求每个青年笃行之。经过精心准备,冯丹和黄文宇两位队员化身讲解员,带大家一起学习琼崖革命的辉煌历史。冯丹同学为队员介绍了琼崖抗日战争的萌芽、扩大、爆发到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前半段琼崖抗战史,黄文宇同学为队员讲解了琼崖战士获得华侨支援,在冯白驹的带领下,独立总队多次粉碎了日军的“蚕食”和“扫荡”,获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的历史。讲解中,黄文宇同学说道中共琼崖抗战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团结抗战,发展和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并且获得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放眼今日,我们也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
两位同学的讲解脉络清澈,主题鲜明,语言生动、资料详实,为队员们上了一堂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的党史课,大家也对琼崖革命奋斗史的脉络有了一定了解。虽然敌人的侵略战争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灾难,但在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给我们带来了和平与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大会上说道:“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每一个青年都要知道当今时代的和平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不怕流血的精神,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使自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担负起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任!
乡村振兴调研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客户端逐梦者暑期实践调研队在公司吴达智、冯标山老师的帮助下,对云龙镇云岭村、红旗镇本立村、道崇村、墨桥村四个村庄进行调研,从产业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五个方面实地了解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方向和进度,考察农村、农业、农民现状。
脱贫致富之云龙镇云岭村
当调研车子驶入云岭村委会,大家不禁对干净的村道村容赞叹不已。考察当日因受到热带低气压的影响下起了磅礴大雨,雨停之后同学步行进入云岭村委会进行座谈调研,行走途中发现村中竟无一处积水之地,可见村庄在排水系统的建设上是用心的,环境整治是有成效的。走进在云岭村委会的会议室,墙上张贴着“永远跟党走”的响亮宣传标语,在座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云岭村委会党支部致力打造百姓家门口的服务中心、慈善中心、信仰中心,着力在应众需、破众难、汇众智、集众力、为众享上下功夫。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云龙镇云岭村乡村振兴工作队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载体,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愁盼难”问题,真正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把党的初心使命、为民宗旨、群众观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坚持以深学促实干,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帮助脱贫户解决生产难题,助力琼山乡村振兴。
但目前乡村振兴的工作面临着农产品滞销这个最棘手问题,受大环境影响,营销电商虽是营销的好方式,但做起来有阻力,尤其是物流问题难以解决,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尽快打通销售渠道,把东西销售出去。为更好推动消费扶贫,在座的物流专业同学表示,愿意以学到的营销知识助力云岭村委会的产品销售,接下来以直播带货的方式共同合作,为产品销售助力。同时,云岭村委会干部也表示下一步继续将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做好扶贫产品的产销对接,积极参与消费扶贫“春风大行动”和“消费扶贫月”活动,多措并举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
据悉,公司团委每周二都会来到八一希望小学进行支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效果俱佳,反响热烈,马克思主义逐梦者队队员也在积极沟通日后进行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助力云龙镇云岭村委会的乡村振兴工作。
榜样示范之红旗镇本立村
本立村是革命老区村庄,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是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榜样村庄。本立村村名源自孔子《论语·学而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产生了。走进本立村,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掩映的村道和碧波荡漾的道生湖,排排干净的农房打扫的干净卫生,墙上涂鸦着各种红色字画,无愧于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示范村”的称号。
在产业建设上,本立村同红丝合作社投资发展桑葚休闲观光采摘产业,种植椰子、菠萝蜜、黄皮、百香果等不同季节果树,打造四季果,使村民实现“种植+养殖+民宿+务工+赶集”五重收入。在人才发展上,本立村面临着青壮年流失严重和人才缺乏的问题。当今时代又是知识、信息、技术交互的时代,农业的发展必然少不了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但村里的老人无法使用电子商务进行推销发展,乡村振兴实效自然推动得慢,这也在昭示着,乡村振兴工作需要多元的人才投入,更需要青年力量的加入。在组织建设上,本立村按照“五有”标准组建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党建引领,打造“党员联系户”制度,指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美化本立村容村貌,常态化开展党员志愿者走访、“红旗+”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生态建设上,推行“积分兑换银行”措施,利用可回收物品换取积分,再到商店来兑换柴米油盐等生活物资,督促村民保护环境,注重卫生。此外,本立村着力进行“厕所革命”,采取“厕所改造+雨污分流改造+每家每户埋设预处理罐+集中式封闭管网+终端地下处理罐体+湿地化吸收降解”的新做法,多层次处理村庄生活污水,解决了征地难、污水处理气味臭、管理维护成本高、地上设施影响村庄美观等问题,成为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的表率示范村。在文化建设上,完成建设路灯、休闲广场、湖畔广场、墙体刷新及彩化、党建广场、本立村旧址展馆翻新和全村绿化等项目利用闲置农宅资源建设了本土特色、乡土气息浓厚的咖啡屋、茶社。
了解完本立村乡村振兴情况,全体实践队员在冯书记的引领下参观了红旗合作社纪念馆。
绿色和谐之红旗镇道崇村
道崇在过去有着“五岭相望和“五墟相连”之美称,是一块风水宝地。走进道崇村委会便看到这几个字:“看得见山,望的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标语,那具有乡艺特色的表演棚和办公室,让我们感受到了道崇浓浓的乡土文化气息,同时体现了道崇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的振兴之路。
在冯老师的带领下,逐梦者队队员与道崇村委会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我们了解到道崇村目前主要农作物是三角梅,龙眼,蜜柚,以山茶油的加工制作为主要产业,面临的棘手问题同云岭村一样,在销售环节犯了难,未来还是希望能打通电商渠道,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此外,道崇村工作人员表示,在乡村振兴的新格局下,对人才的需求从技术农民向更加多元的新农人转变,原有的乡村人才培育模式需要拓展和升级。如何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如何培养更多元、更高级的乡村振兴人才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工作队主要从三个方面留住人才。其一,通过补贴和配套条件建设,实施“农业人才下乡”计划,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其二,实行“引企入教”改革,降低企业参与办学难度,推动新农民职业教育的学历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三农”专业。其三,加强对农村致富带头人、家庭农场主的培育,引导涉农企业输出成熟的农业人才培养方法和产业管理经验,关注乡村人才梯队建设。其四,增强投身乡村振兴人才的荣誉感,引导社会对“绿领”新农人的身份认同。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当前道崇村组织振兴主体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其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带领着村民进行生态、文化、产业、人才振兴工作的探索,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琼山福稻之红旗镇墨桥村
2021年5月22日,我们含泪送别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悼念袁隆平院士,逐梦者队特地选取红旗镇墨桥村作为乡村振兴的调研点之一,同学们从琼山福稻现代农业产业园了解到“琼山福稻”近3年的发展。自2019年初,琼山福稻的第一粒种子播种在红旗镇墨桥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便承载了当地村民增收及振兴的美好愿望。从2020年开始,琼山福稻基地签约农户数量从10户激增至836户,种植基地从50亩扩大至16830亩,助推农户增收近2000万元。这些稻种不仅能够造福一方百姓,也能够改变一个世界。当前“琼山福稻”以优良的品质、良好的品牌塑造,不仅成为琼山区特色高效农业的又一亮点和优质品牌,还作为海南稻米代表性品牌远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知道海南不仅有好山、好水,还有好福稻。
心得感悟篇
吴越同学
此次的暑期社会实践使我收获颇丰,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感触最深的两个现象。其一,农村教育现象。从冯标山书记那里了解到,他们正在开展助力农村教育的素质拓展活动,最开始村民是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参与其中,只因缺乏信任,后来在冯书记逐家逐户的努力开导之下,部分村民逐渐愿意将孩子送来参与,两次活动下来家长看到孩子比从前更加自信开朗,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还交到了新朋友。从这件事中这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做群众工作一定要有耐心,才能有成果。其次就是“空心村”人才留不住的现象。其原因在于收入不高,青年人逐渐往城市聚集,要解决这个问题重点还是要提高村民在村子里的就业率,带领村民寻找发家致富的途径,这就需要政府不断注入乡村振兴人才,带入人脉、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当前乡村振兴工作才刚开始,需要不断摸索,就像我们党的胜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取得的。而我们青年当下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刻苦钻研,这样才能担负起建起海南自贸港的重任。
陈士华同学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人民的团结统一。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离不开人民的努力,他们保持一鼓作气、善始善终的攻坚态势,从脱贫攻坚中总结经验,稳扎稳打冲刺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将共同富裕的“接力棒”顺利交接到乡村振兴,他们在思想,文化、道德上作出改变,就为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感恩奋进的新时代乡村文明新风尚,为其他市县村庄做出表率,他们积极学习知识文化和信息技术,增强脱贫致富能力,真正实现从“被动扶”到“主动兴”转变,他们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掘特色优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布局,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他们才是乡村振兴工作的促进者、发展者。作为一名老员工我们也要积极学习人民的奋斗实干精神,积极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吴依如同学: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让我看到了乡村振兴给当地村庄带来的变化。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对完善乡村的基础建设,发展壮大村庄的集体产业经济,推动古村落的传统文化传播与资源的保护与规划作出了巨大努力,使当地农民经济收入得到明显的提高,传统文化传播焕发新的活力,这一切不仅仅是人民努力的成果,更体现了政府及职能部门有作为、有担当、勇奉献的精神。当前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鼓已经擂响,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绝不是空口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担当,切实为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王小燕同学: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首先,发展就要先发展产业,产业兴旺是重点。对于最为基层的农村而言,如果没有一个兴旺的产业去支撑其发展,就不可能有明显的进步与提升,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才能够体现独特性,才能够可持续。其次,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如本立村是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里农民群众踊跃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去,为革命事业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那么本立村村民敢为人先,顽强奋斗的精神就是本立村不可磨灭的历史性文化。